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编曲186。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人说混音是技术活,也有人说好的混音师可以赋予声音灵魂。但是艺术底蕴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我们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学习他人的艺术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1.混音是什么 混音 = 30%技术+70%艺术
30%技术: 技术就是基础的EQ、压缩、混响等等的用法。这些基础效果器只要你不乱做,声音一般不会很难听。或者可以说,正确的使用这些基础效果器,能够给好听的声音搭建一个基础。而这些内容,我都曾经在《混音全揭秘》里面进行过详细的讲述。也就是说,我在《混音全揭秘》当中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讲的仅仅是混音过程中30%的东西。
70%艺术: 艺术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艺术的”或者是“创造性的”部分。既然是艺术、是创造,那么经常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需要“悟性”的东西。 以前艺术这类纯粹的创作性内容,因此我们无法用量化的手段实现技术化。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学生也都会点点头,认为我说的没错。毕竟“艺术”这么有灵性的东西,谁也不可能指望靠老师讲几节课就明白。但是难道真的不能把艺术量化吗?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要知道,艺术到底是什么。 2.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而究其根本,则是一种技术的升华。在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当中,创作是具有独占性的。 比如绘画,你画出来一幅优秀的作品,别人如果按照你这个去画,那就是模仿,而不被认为是艺术。再比如文学创作或者音乐写作更是如此。但是混音却不同,混音说白了,其实是频率动态与空间的组合。也就是说,我可以把频率与动态做到这样,你也可以,而且这些做法与结果并不会有著作权的存在,也就不存在抄袭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总会让我想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历史。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生产依靠工人的技术和经验,所以他们对生产流程享有高度的控制权,对自己的劳动力享有支配权。看到这句话,大家会不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混音师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3.混音的现状 优秀的混音师具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和可靠的技术,因此,我们并不会太多的顾及我们的工作过程在客户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而更多的是给客户一个可靠的结果。有时候因为偷懒,我们会延迟交活日期,但是只要作品没问题,客户也无可奈何。毕竟,如果你找别人,就算花更多的时间,都未必能达到我做的效果。 但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都已经有了指数级的增长。唯独艺术创作行业,仍然保持着低效率。甚至很多人被这种低效率工作“奴役”惯了,你用正常工作效率他都会担心,你是不是做的太快了。 我记得前几天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他的一个客户问他,这首歌交给你,你多久能混好?我的学生说,大概两三天。客户立刻做惊恐状说:“一首歌你就混两三天?能混好吗?”于是我的学生用了两三天混好了那首歌,然后过了一个月才交给客户,客户满意的走了。 还有一种情况,不是客户要求你做很久,毕竟像这么业余的客户在专业领域并不多见,而是我们自己偷懒,比如明明你在打游戏,客户打电话过来问歌什么时候能做好,你回答说正在做。前些天,朋友圈里甚至出现了一幅图片,说艺术家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他们需要有足够的压力,才会有创作的动力…… 现在的音乐从业者,很多都是这么做的,而且是以艺术之名。 4.别人是如何高效高质工作的
仔细想想,我们和工业革命以前的手工艺人有多大区别?好像没有多少。那么,工业革命又是如何革了手工艺人的命呢?量化的、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不再把一件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拆分成若干部分,通过分门别类的统计和归纳,使工作的每一个部分都变得易于掌握并且能够得到精确的执行。而这种方式的使用,同样可以给一个人完成一整件工作提升效率。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韩国,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我的一个学生与韩国某唱片公司合作,专门为他们写作歌曲的中文歌词。有一次,他给我讲了在那间韩国公司里,一首歌的诞生方式。 收取Demo,筛选Demo 首先,他们与全世界的几千名音乐人签约,这些音乐人会经常把自己新作品的DEMO发到公司,统计下来,平均每个月公司会收到2000首左右的DEMO。在公司里,有一个专门负责评价DEMO质量的团队,通过混合投票的方式,从每个月收到的2000多首DEMO中,选出前十名。 歌词创作,投票定稿
选出的前十名会进行填词,填词团队有大概三十人。每一首歌的填词过程如下:首先,每个人给这首歌写一个歌词,然后通过混合投票的方式,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那个歌词,第二步,分析出得票最高的歌词所用的内容题材,每个人按照这个题材重新写一次歌词。最后,大家一起开会从这么多首相同题材的歌词中,选择看起来最好的词句进行拼接,最后进行韵脚的润色,一首歌的创作部分才算完成。 数项工作,同步进行 在我的学生为他们写中文歌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约定了今晚九点歌词交稿。在交稿之后,可能公司还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那么歌词的最终完成可能会在夜里十二点左右。这个时候,将要唱这首歌的歌手或者组合已经在录音棚里等候了。 歌词一旦定稿,即刻开始录音。在录音的同时,编舞就开始按照歌词的内容设计舞蹈动作,并且在录音中场休息的时候指导歌手学会这些舞蹈。在录音结束后,吃夜宵,之后立刻赶往片场,化妆、服装等部门已经在现场待命。歌手到来之后马上开始MV的拍摄。拍完之后,MV做后期,棚里面在给歌曲混音,整个过程大概一天的时间。之后,第三天早上,MV全面上线。 5.流水线的“产品”算是艺术吗 看到上面说的这个过程,大家有没有觉得这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这样出来的“产品”还能算是艺术作品吗?艺术作品应该有灵魂的啊!这样的东西,灵魂在哪里呢?有些人甚至会想,你看,维纳斯的雕像是艺术品,但是工厂生产出来那么多的维纳斯雕像,就绝对不是艺术品了啊! 其实,这个例子用来比喻这种作品的形成方式,并不太妥当。因为工厂里生产的维纳斯,并不带有任何创作成分,是完整的COPY。这种情况下,作品当然没有任何艺术可言。但是,在我刚才说的那个工作流程中,创作的过程比比皆是,从词曲的创作、编曲、混音、编舞、MV的拍摄和剪辑等等,都有创作的成分在里面。那这样的创作过程,为什么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呢?因为这个过程中,创作被量化、流水线化了。 如果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艺术创作的过程,就不难发现,所有的艺术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各种模式的套用,或者说叫排列组合也许更合适。不同的排列组合,给了我们不同的主观感受,从而形成了艺术给人的“感觉”。比如,舞蹈是艺术吧?但是哪一个舞蹈不是由那些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呢?作曲是艺术吧?但是哪一首歌不是由固有的风格所组成的呢?因此,所谓的艺术创作,大部分情况下不过是用各种不同的套路组合出来的一个“产品”。 6.什么是“新”的风格,音乐的灵魂从何而来
看到这里,某些抬杠君可能又要问了,那么音乐中新的风格又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新的音乐风格在哪些方面“新”。 新的风格新在了哪?
有这么几种,一个是节奏性的创新,一个是和声排列的创新,还有就是乐器组合——也就是织体的创新。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音乐的创作者实际上是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新的排列组合方式。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创新,而不属于创作的范畴。而创新更多的来自于灵感,而灵感这东西,不仅仅艺术家在用,就连以严谨著称的数学家也在用,其实灵感就是学的、用的多了之后,从经验中获得的想法,哪有什么凭空而来的点子? 当然了,你如果说,你收到了神的指示,从而有了灵感,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你每个作品都要等神来指示你,估计你这辈子也做不出几个作品了。而且,你今天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明天别人就可以照猫画虎,你还没法说人家抄袭。说白了,这种排列组合属于技术的范畴。
音乐灵魂从何而来?
那么这么说来,音乐的“灵魂”到底从何而来呢?其实,是从人耳、或者应该说人的大脑对于不同声音的刺激所产生的新鲜感和共鸣感而来——又是技术,也就是科学。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经常说,混音是科学,而不是玄学。如果说音乐的灵魂是人类的一个共识,那么所有的人当听到同一首歌的时候,都应该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但很显然,并非如此。你给一个热爱古典交响乐的人听死亡金属,别说灵魂了,他连耳朵都会想堵上,哪里还能体会到什么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