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编曲186。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这段时间都在翻译国外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几个生僻的词,跟电子管有关,但是感觉怎么翻译也不对劲,所以就决定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了解。
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后,终于把这些东西弄明白了,于是决定把自己的这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电子管的发展史 算一算,电子管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过100年了,那么这百年间它是如何发展与演变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1884年,爱迪生做实验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电子移动的现象,这就是电子二极管的雏形。
1904年,爱迪生的助手,英国人弗莱明第一次将电子管(二极管)运用到了设备中。
1906年,福利斯特发明了三极管,可以扩大电流。
1912年,阿姆斯壮用三极管发明了再生电路,使其可以接收无线信号并传至扬声器。
1915年,朗缪尔改良了电子管制作中真空环节的处理方式,提高了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922年,由于引进了新的元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1927年,赫尔发明了四级管来消除高频震荡,改进频率范围。
1928年,赫尔又发明了五级管,改进了性能,成为了使用最广的真空管。 之后的很多年,电子管开始在各领域发挥作用,低压的用于无线电领域。光电管应用于音响设备,使录音和音频提取变为可能。阴极射线管被用于示波器电视和站相机。微波电子管应用于雷达和微波炉。储存管用于储存和数据检索。 1948年,晶体管问世。
1960年,晶体管小型化商业化,在应用上取代了大多数真空管。
需要注意的是,二极管、三极管是按功能来分类,而电子管、晶体管则按材料跟结构来分类。 所以既有电子二极管、电子三极管,也有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
电子管的工作原理 电子管有电热灯丝(阴极),加热后会产生游离电子。在加入场强后,电子就会固定的从阴极向阳极运动,这样就产生了电流。如果加入栅极并加入负电位,就会对电子运动产生阻碍,从而也就控制了电流大小。这就是一般电子管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各种多极管。 电子管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电流的装置,其中发射电子的电极为阴极。 阴极又分为直热式与傍热式,一般直热式采用直流供电,傍热式采用交流供电。由于傍热式阴极加热效率高,所以绝大多数电子管都是傍热式的。
电子管的其它名称 最早的电子管是由英国的弗莱明发明的,因为电子管控制电流的方式和水阀控制水流的原理一样,所以当时他把这个装置称为热离子阀(Thermionic valve)。直到现在英国及周边地区也仍然沿用这个称呼。 所谓热离子,是电子处于被激发状态时的名称,在这个状态下,电子会开始跃迁,正好对应电子管中电子的状态。 而在美国,人们更多的称它为真空管,因为电子管工作时需要一个尽可能真空的环境(残余气体电离会产生正离子,它们会撞击发射极进而降低发射性能),所以电子管内的元器件都是被封闭在一个真空的玻璃容器中(一般为玻璃管)。 可以这么说,所有电子管都是真空管,而一般说电子管指的就是真空电子管。 在国内,电子管这个名称更为常见。 所以实际上电子管(electron tube),真空管(vacuum tube),热离子阀(Thermionic valve)都是指同一个东西,甚至如果是英译中的话,这三个词都可以翻译成电子管。
电子管的音频应用 虽然在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发展过程中,电子管由于体积大,功耗和发热较高(灯丝需要加热),寿命短(器材损耗)、成本高(耗材贵,制造安装工艺很难自动化)而逐渐被取代。但是在音频行业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好声音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传统电子管仍然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Hi-Fi领域,目前在一些高端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低噪声、稳定系数高的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也就是功放,香港那边称使用电子管的功放为“胆机”)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电子管有自己的非线性特征,而且人耳对这种非线性加工后的声音比较喜欢,
用科学来解释的话就是电子管的失真绝大多数是偶次失真,在音乐表现上正好是倍频程谐音,所以听起来不仅没有生硬的失真感,反而有一种独特的声音表现。 另一方面是在音乐制作领域,许多昂贵的模拟设备使用的都是电子管而非晶体管。 主要原因是电子管是一种工作在高电压低电流环境下的元器件(晶体管则是低电压大电流),所以有着输入动态范围大,转换速率快的特点。另外就是电子管的抗过载能力很强,不易损毁。 高端音频模拟设备比如话放和压缩和EQ很多都是采用电子管。
小结
相信看过了这些你对电子管已经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从查阅资料,到消化吸收,再到归纳总结,整整用了一周的时间。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去掉了很多资料中大段的赘述以及学术性的词汇,使这篇文章变得简单易读。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写这篇东西也就有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