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编曲186。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開始閱讀本講之前,請確保我在第二講末尾要求大家自學的五線譜視譜全部學完。
這一小節的內容承接上一講的第二小節。
為了便於今後的討論更有針對性,我們定義了如下幾種常用功能和弦: 【表3-1】常用功能和弦及其級性一覽表
〔註1〕一個和弦如果如果去掉第五音之後的音的話,可以視為其代理和弦去掉根音後的結果。
〔註2〕「VI」本身不用於執尾的單獨開頭;它除了用於偽終止(【表3-3】)之外,還可以由上一條執尾最後的「I」向後延展到「VI」(此時的「VI」本身仍舊可以用作D3和弦駛入「D3 - D2 - D1 - T」正進)。
〔註3〕「IV」如果去掉第五音之後的音的話,可以視為其代理和弦「II」去掉根音後的結果;我們有時會拿「IV」放在「II」的前面、構築「從一個和弦延展到它的代理和弦」的關係(上同)。
〔註4〕「C64 - V(7)」只用於終止形當中的屬和弦的變化運用(C64是「第一級和弦的第二轉位」;在SATB四部和聲框架寫作時、C64在其它高音聲部重複的音只能是第5音)。
〔註5〕這裡的「V(7)」證明它既可以是「V」又可以是「V7」。 在日常音樂當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幾種短執尾如下: 【表3-2】常用執尾一覽表
〔註1〕若使用「IV」取代「II」的D2職能的話,就可以得到「T - S - D - T 」;當然,D2還可以用「IV - II」的形式延展使用,我們會在之後的講座當中提及對D2的活用。
〔註2〕「T - D2 - D - T 」當中,作為起點的 T 可以向後延展到它的代理和弦。
〔註3〕流行音樂所使用的和弦執尾多少會有一些變形,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日文WIKIPEDIA的「ポピュラー和声」這篇詞條、做專門研究。 我在上一講提到過「執尾連鎖」這個詞,就是幾個執尾一個接一個地使用;而幾個執尾彼此連鎖的時候,用作彼此首尾相接點的主和弦都必須是「I」。
(這句話並沒有在討論執尾和終止形連接時的情形,不要亂腦補) (本小節部分知識點總結自島岡讓《綜合和聲:實技・分析・原理》一書,下小節亦是。) 和聲樂句終止形
執尾連鎖加上終止形構成和聲樂句。常用的四種終止形各自所對應的和弦累進型態參見下表: 【表3-3】和聲樂句終止形態一覽表
〔註1〕我暫時要求所有在本表當中列出的終止元素和弦都得是原位(最低音是根音)。
〔註2〕您可以直接拿 K1「I - V(7) - I」 或 K2「T - D2 - D - T」這兩種執尾當做全終止來使用;然而,在當做全終止使用的時候、K1 的形式必須是「C64 - V(7) - I」,且〔註1〕仍舊生效。
〔註3〕當您將那置於「V(7)」之後的「VI」作為「I」的代理和弦使用時,其本身仍舊可以用作D3和弦駛入「D3 - D2 - D1 - T」正進。 實際上,終止形可以寫得更靈活、不只侷限於上面四種方式;而終止形又只是作為某個句份的終止而存在(參見【表3-3】的「標點職能」)、而不見得非得是整個樂曲的結束。於是我們可以先提一下經典的卡農執尾基本形(可用做終止形):在 K2「T - D2 - D - T」(I - II - V - I)這個執尾當中,將最開始的「I」延展到它的代理和弦「VI」、使現在的起始 T 變成「I - VI」,再將D2和弦「II」直接換成它的代理和弦「IV」,就可以得到「I - VI - IV - V - I」。 業內人士們常常提到的「一六四五」就是卡農基本形的循環形式:「一六四五一六四五…(不斷循環)…一六四五一。」不過,如果你要是只知道拿卡農基本型來玩狗咬尾巴轉圈圈、而不會活用的話,也太慘…但我不會直接教你怎樣活用卡農,等我在後面的課程當中講明白各級和弦增減順接規律的時候(會在我講完主音化的基本概念之後)、你們自己就會明白怎樣去活用卡農。 我建議大家先利用【表3-3】的標點職能(可以控制情緒變化的節奏)、自己用執尾連鎖和終止形撰寫一些諸如「和聲長詩」之類的東西、賺取一些成就感。如果你又能熟練掌握一些和聲的流行鍵盤彈奏技法的話,現在可以出去拿鍵盤唬爛唬人了。 五線譜和鋼琴卷軸的適用範圍
五線譜是以音級為音高單位記譜的(可以通過升音、降音記號來做半音移轉),不但可以用於十二平均律以外的地方、而且是在討論四部和聲(SATB)時效率最高的記譜法。鋼琴卷軸則是以十二平均律為音高單位進行記譜,更側重於對MIDI的操控(反而,在和聲配分方面討論時,直觀性有待商榷),廣泛用於各類MIDI音訊工作站軟體當中,很多DAW都支持這種記譜法。 論及同時具備這兩種記譜法的音訊工作站軟體,至少包括市面上最常見的 Cubase。本教程在舉例時會使用最節省時間的 Logic Pro X,倒是我不打算在這裡教大家怎麼用(我不希望有人被綁死在某一款DAW身上)。不得不說的是:就五線譜而言,這些DAW多半也只是在實用層次方面提供不同程度的基礎支持;而它們對(實際演奏技法記號等)高階五線譜應用的支持度均不及(諸如 Sibelius 等)專業級五線譜製譜軟體出色。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我們今後會主要藉由五線譜討論接下來的樂理課程,並且會在每次用到五線譜的時候再交代大家「此時所涉及到的五線譜知識」,這樣最能方便大家消化。 四聲體配置 - 初涉
可能有些同學在第二講之後自己寫和弦自己嘗試編曲、在學完上一小節後試著彈奏著玩了。我是鼓勵你們自行嘗試摸索樂器的,但你們可能會發現某些情況下彈著其實並不好聽…當然,你可能練過流行鍵盤、能彈得好聽,但你寫弦樂織體的話就不一定了。你會抱怨:你的和弦累進所用的執尾都按照我說的做了,還能有哪些因素影響好聽不好聽呢?這就涉及到和弦當中每一個音怎麼擺的問題…由此衍生的和聲編配學問有很多,SATB就是其中的一種。 SATB這個詞是由Soprano(高音)、Alto(中音)、Tenor(次中音)、Bass(低音)四聲部的首字母(頭文字)拼合而成,俗稱「四聲體」。SATB四部和聲脫形於聖詠(Chorale Scale),但可以解釋成很多調性音樂藏而不顯的七經八脈、而基於這種量身訂做的框架所自由發揮的組曲則會變得「看似面目全非」。歐美國家的零起點和聲樂理教材多半喜歡從教會古調開始、結合西歐的古典音樂發展歷史,從定旋律配低音聲部開始、逐漸教大家學會SATB的寫作;日本的零起點和聲樂理教材則喜歡直接就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的準則來教大家學會SATB的寫作;咱們中國大陸的零起點和聲樂理教材基本上都是先講調性(可能受蘇聯音樂體系影響)…但是你橫豎看了半天的話,會發現這些教材當中幾乎沒有幾本會教你和弦累進和SATB寫作(我沒有閱讀過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版過的教材)。調性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更適合結合SATB進行講解,這更有利於培養音樂初學者們自身的和聲素養、且重要性比時值與節奏的細分還來得重要:只要你還能以均勻的頻率邁步走路或者數綿羊,就不妨礙你學習和弦累進和SATB的基礎知識;而在定旋律SATB框架的基礎上進行節奏細分的話,就需要時值與節奏的概念了──我到現在都還沒有講過時值與節奏的概念,原因就是如此:更有效的消化知識的方式就是「現學現用」,一開始全吃完的話只會消化不良。 記住:SATB只是框架。你可以直接拿你寫的SATB當編曲,但若直接拿來用於實際演奏的話、未必合適(特別是流行樂),我會在教給大家足夠的知識之後、再講一些SATB的應用實例。 咱們就從配分的聽覺感受開始討論。先舉個例子(以C長調為例):現在,請您在鍵盤盡可能最左側的一個完整八度內同時摁下一級和弦「I」(沒必要轉位),鋼琴反饋給你的聽感應該是非常混濁的;然後,你嘗試把這個一級和弦右移一個八度、再聽聽看,是不是稍微開始清晰一些了?繼續右移,一直到鋼琴最右側,你都要去上手試一試、讓耳朵去感受這種差異:越來越清晰。 基本上,一個和弦在通過多聲部的方式進行呈現的時候,處於最底部的低音所帶來的潛在聽覺效應往往會比高聲部的聲音來得更明顯、且更能在這個低音的實際演奏時長〔註1〕內起到穩固和弦情感根基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彈鋼琴彈鍵盤的時候〔例1〕左手的聲音決定樂曲節奏的穩步、而右手多半控制樂曲的靈性;而Dubstep這種以音量致勝的新型電子樂在打重拍時的音色也差不多都是低音比較重(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穩);而自然樂器群奏〔例2〕時的低聲部樂器組往往會起到穩定節奏的作用。(例1和例2一定要聽,強力推薦)
〔例1〕曾志豪《斯蒂芬》、久石讓《The Wind Forest》,都是鋼琴獨奏曲。
〔例2〕曾志豪《止水盪》、佐藤直紀《海へ》(臨海)、澤野弘之《All in All》。
〔註1〕實際演奏時長 = 時值(固有演奏時長) + 延音踏板效果(如果有用到的話)。 既然說到低音的持久藥性,那就順便就和弦轉位展開一下某個關聯話題。我敢說,至少在(我們即將學習的)SATB四部和聲寫作當中,使用最多的和弦轉位仍舊是原位和第一轉位,而往往只在需要完成某兩個和聲之間的特殊過渡的時候,更高的轉位才會派上用場。從原位開始、轉位次數越高,這和弦作用的不同也就越來越像是從常用藥到處方藥的區別(處方藥是最不能亂用的藥);而你單聽這一個轉位次數越來越多的和弦,也會發覺越來越難聽出它的屬性:轉位越多,其最低音自然會離根音越遠(你轉完位之後下移一兩個八度的話,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是時候將話題轉回到音高配置本身了,咱們從SATB的音高配置的三大約束說起: 一、「相對間隔」指的是相鄰兩個聲部的音符彼此的音高間距有限定: 【表3-4】同一時刻兩個聲部的音高間隔限定數值表
〔註1〕該條例的生效時間為這兩個音符的共同實際演奏時長。
〔註2〕上表所說的度數,除了完全八度以外,其餘度數的大小增減屬性依其所屬的各類和弦的屬性、音程組份而定。 二、「保守音域」指的是且僅是SATB框架的每個聲部所可以出現的基本音域範圍。各類教材對SATB四聲部的可用音域要求不同,我在拿這些教材做了比對之後、得出保守音域:高音介於閉區間 [d1, g2] 之間,中音介於閉區間 [g, d2] 之間,次中音介於閉區間 [d, g1] 之間,低音介於閉區間 [E, c1] 之間〔註1〕。實際情況以【圖3-1】之五線譜音符的高低位置為準〔註2〕:
【圖3-1】SATB各聲部保守音域。
〔註1〕這裡用到的諸如「g1」「E」是傳統音高標記(以c1作為鋼琴中央C鍵),和鋼琴捲軸當中的C1、C2、C3數位化音高標記不同,然而、不同DAW的鋼琴捲軸所使用的這類標記可能也會有出入,且他們在記載全半音等方面往往也是彼此各為一家,於是今後的課程皆以傳統音高標記為參考。 相對這保守音域的定義而言,當你聽到、看到其他人寫SATB的時候,要是發現偶爾高出一兩個音或者低出一個音的話,請不用介意;而你寫SATB時將各個聲部控制在保守音域範圍之內的話,應該不至於會被找麻煩(比如考試、寫作業時被老師扣分啊,等等)…個人認為SATB框架算是近乎草稿一樣的存在,應該只有配器時的樂器音域問題才會對對編曲成品有影響吧? 三、「犯邊為止」:雖說一些編曲會有兩種樂器在同一聲部彼此旋律交錯的情況,但在SATB寫作時不允許兩個聲部的旋律互相交叉(就絕對音高而言〔註1〕)、且各聲部的縱向活動範圍在同一個主音定域〔註2〕內不得重疊,然而、這兩個在邊界上的音符可以是等音。
〔註1〕如果你忘記了絕對音高的概念的話,請翻閱第一講的第一部分。
〔註2〕「主音定域」指某個主音化(「某級和弦被當做主音來使用」這樣一種臨時變化效果)的固定作用時間範圍。在我們下一講正式講到主音化的時候,我們會複習主音定域的定義、讓大家對此理解更深刻;而在此之前,請將一級和弦當做主音來使用,就不必擔心主音定域的問題。 音高配置的話題暫時先聊到這裡,不出意外的話、我們會在第五講當中繼續討論諸如「開配分」、「密配分」等更詳細的SATB配置概念。 寫在本講的最後
本講就先講到這裡,請各位重新複習我在第二講末尾要求大家閱讀的關於五線譜的第三方教材資料(或者自己線上尋找其它相關資料),我默認你們已經掌握任何時間長度的音符和休止符的五線譜記法、以及下表【表3-5】當中這些節拍的節奏感。
【表3-5】常用拍號及其節拍分化一覽表 總之,請大家就前三講的內容先認真消化幾天(一定要結合鍵盤進行演奏、結合聽覺來消化這些知識)。至於這些講過的知識,我會在後面某一講當中綜合歸納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