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30 10:24 | 原作者: 人之一世
幾年前應邀參與第13屆金曲獎的評審工作,在那次的評審工作中,得到了很多編曲工作上的審思,特別在此跟大家分享。 印象特別深的是,當時有三首特別突出的編曲作品進行角逐,一首【華麗】、一首【樸實】、一首【創意】。 【華麗】的版本是完全管弦樂伴奏,也突出編曲者的深厚音樂功力;而【樸實】的版本只有一個鋼琴音色,也是國內著名編曲大師的作品;而另一首【創意】的編曲作品,正是當時火紅一時的名曲。 三首作品可說是各有千秋,各具優點,但最佳獎項只有一個,如何來審視這些作品呢?於是從歌詞、旋律,還有歌手的市場定位與音樂的結合是否恰當,成為我個人當時判斷優劣的一個基礎。 【華麗】的版本在經過這樣的角度聆聽後,就突顯了【編曲包裝過度】的問題。而【樸實】的編曲作品,我覺得最恰當,且感受到編曲者的【勇氣】。要知道,放著一堆弦樂、定音鼓、吉他、合成音色不用,而只以一個鋼琴音色表現,對一個專業編曲人來說,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因為過度簡單,需要冒著老闆說東西太少,製作人說你偷懶之險,以單一鋼琴伴奏來說服聆聽者:【這是最恰當的伴奏形態】,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而【創意】的編曲也頗具新意,最重要的是,它與當時流行時尚的音樂風格相符,並適當襯托詞意的樂趣,雖然編曲中最大的亮點有點突兀,但仍不失其充滿想像的立意。 雖然我偏好【樸實】的表達方式,但時尚流行畢竟容易接受,特別是【創意】這首歌曲非常賣座,得到市場的廣泛肯定,最後也由此一編曲作品獲獎。即使如此,我還是佩服【樸實】的勇氣與堅持。 故事說到這兒,回到【編曲包裝過度】的問題,這部份特別在偶像歌手充斥的流行市場中,經常發生的事。以過剩的音響頻率掩飾歌手歌上的薄弱,以強烈的音樂性轉移聽眾的注意力;詞意與音樂意境無法相符,各唱各戲脫離主題,這都是【編曲包裝過度】的手法與其引發的後遺症。這種編曲作品通常一時引人側目,吸引注意,可惜是無法久據人心。 但這種編曲作品的出現,經常也未必是編曲人的本意。出資者通常喜歡【大氣】、【重鹹】、【灑狗血】般的編曲作品,特別是管弦樂編曲,龐大的配器群,經常可以讓出資者感到物超所值,製作人也只好投其所好,總需要在專輯中安插個幾首此般驚天動地的編曲作品,才能讓出資者感受到製作人的用心。 如何編?怎麼編才能算上好作品?這部份其實很主觀,上面所形容的【華麗】、【樸實】、【創意】等,更是個人的見解不同。當評審不必太客觀,需要客觀的話,聽眾投票即可。以上純屬個人主觀見解,特與大家分享。 |
|雷鸾编曲(原编曲186) ( 蜀ICP备20210316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2202511082-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21165
GMT+8, 2024-11-24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